地震一直以來都是危害人類健康安全的嚴重自然災害,全球相關機構也一直積極研究如何在地震來臨之前進行監測報告和預警疏散,如何才能有效降低地震帶來的危害成為一個熱點問題。
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區域布設地震預警監測儀就可以達到地震預警的效果,這個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這樣就可以在地震波對人類與環境造成破壞前,就提前發出地震預警警報。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十年里,我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目前已經建立了兩百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地震預警監測網。
在我國,地震監測方面的儀器儀表研制已經取得了許多有重大意義的科研成果:
高靈敏度氫氣地震預測儀,是由..氣體傳感..、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導王維熙帶領的科研團隊研制出的一種能夠測氫靈敏度達千億分之一的儀器。
新型AETA多分量地震監測系統,是由北京大學深圳地震監測預測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安教授團隊研制出的一種可以捕捉“地聲”和“電磁擾動”等地震前兆信息,進而預測地震的監測系統。
衛星“張衡一號”的發射使得高精度磁強計、感應式磁力儀、電場探測儀、高能粒子探測儀等科學探測儀器更好的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的電磁信息,實現一體化地震立體監測體系。
“黃金72小時”指的是地震后72小時,之所以被稱為“黃金”是因為這段時間是救助被困人員的.佳時間。如何有效的利用專業儀器設備搶救被困人員并準確定位層層廢墟下的被困人員一直以來都是救援工作的難題之一。
搜救工作需要具備專業裝備和救援能力。2017年四川茂縣的山體垮塌事故中,生命探測儀、二氧化碳檢測儀、蛇眼探測儀、無人機機載激光雷達等搜救儀器就為武警部隊和搜救隊伍提供了精準的救援情況,不僅讓救援工作提高了效率,也保障了被困人員的自身安全。
地基地震儀可謂是測量全球地震活動的重中之重,但這個儀器卻很稀有,所以在某些時候無法完整的記錄有關影響的信息。另外,有時地震的方式更為復雜,依靠地震儀已經不能準確測量,所以地震..通常會用另一種測量方法——大地測量方法。這種測量方法是利用數學方法研究地球形狀的變化,然后讓衛星或者專業的儀器來完善地震儀采集的數據。
科研技術的發展使儀器儀表的精細度和靈敏度都在不斷的提高,為來的也將更好的規避地震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