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用通俗的話來說,它是指發生在天空中的風、云、雨、雪、霜、露、虹、暈、閃電、打雷等一切大氣的自然現象。
風調雨順一直是我國人民的樸素愿望,我國從古至今都非常重視氣象變化。其對人們活動的影響非常廣泛,其重要性不僅涉及大家的便利和舒適,甚至也是與災害、環境和空氣質量密切相關的問題。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全球氣候變化,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大。國家對氣象保障的要求更為緊迫、期望也越來越高,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因而,通過有效的努力減輕防災減災的壓力極為迫切,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中國氣象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
2月28日,中國氣象局、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中國氣象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2021年至2035年氣象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中長期氣象科技發展的基本依據。
《規劃》明確,到2025年,科技研發力量比2020年翻一番;建成布局合理、開放高效、支撐有力、充滿活力的科技與業務融合的氣象科技創新體系;氣象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水平顯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引領支撐氣象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到2035年,科技研發力量較2025年再翻一番;氣象科技整體實力達到同期世界先進水平,災害性天氣預報、地球系統數值模式、重大觀測裝備三大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邁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成為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氣象科技創新中心;氣象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原始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學術水平和影響力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增強主動性和前瞻性,找準突破口,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加強集中攻關,《規劃》確定了9個重點領域46個優先方向,部署了4項重大氣象科技創新工程,著力提升氣象服務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技支撐能力。
9個重點領域包括:氣象觀測技術和方法、數據分析技術、天氣氣候機理研究與科學試驗、地球系統模式、數字化預報技術和方法、數字化預報技術和方法、人工影響天氣理論和技術、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氣象保障、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氣象保障。
4項重大氣象科技創新工程包括:氣象大數據科學工程、國產超算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國產超算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觀測裝備國產化工程。
明確發展方向打開氣象監測儀器儀表市場大門
不難看出,《規劃》明確了氣象科技發展的方向,發展氣象行業,少不了其儀器儀表的助力。
氣象儀器,是用于氣象預報、氣象監測等氣象服務領域的專業設備。可以分類為地面氣象觀測儀器、高空氣象探測儀器兩大類。主要有自動氣象站、自動雨量站、風速風向儀、風向袋、百葉箱、溫濕度記錄儀、傳感器、風向標、風速報警儀、風能測風儀、氣象中心軟件、GPRS無線傳輸模塊等。
未來幾年我們需要研制的多種氣象相關的儀器儀表,包括:雷達、高精度輻射測量儀、閃電觀測裝備、大氣成分觀測裝備、海洋氣象觀測裝備等二十多種儀器設備,這一《規劃》發布,再次打開了氣象監測儀器儀表市場大門。
另外,小編想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為氣象科技發展提供了更多創新源泉,氣象科技正孕育著革命性突破。
結語: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面對極端氣象災害多發、頻發和重發的嚴峻形勢,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面臨著挑戰,《規劃》的印發,明確氣象科技發展的方向,氣象監測儀器儀表來助力,發展前景可期。